發病率及普遍性

一項外國的大型研究顯示,社交焦慮症的終身發病率為4%,最高是在青少年中後期至成年中期。1而根據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於2005年的研究,顯示有3.2% 年齡介乎15至45歲的受訪者達到社交焦慮症的診斷標準,當中發病率最高的年齡層介乎16至30歲。2而於2009年的跟進研究則顯示社交焦慮的一年期發病率高達28.7%。3不論本港或外國的研究,均顯示女性的發病率較男性為高。

1 Stein, D. J., Lim, C. C., Roest, A. M., De Jonge, P., Aguilar-Gaxiola, S., Al-Hamzawi, A., ... & De Girolamo, G. (2017). The cross-national epidemiology of social anxiety disorder: Data from the World Mental Health Survey Initiative. BMC Medicine, 15(1), 143.
2 Lee, S., Lee, M. T., & Kwok, K. (2005). A community-based telephone survey of social anxiety disorder in Hong Kong. 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, 88(2), 183-186.
3 Lee, S., Ng, K. L., Kwok, K. P., & Tsang, A. (2009). Prevalence and correlates of social fears in Hong Kong. Journal of anxiety disorders, 23(3), 327-332.



害羞 = 社交焦慮?

一般人都會有害羞的體驗,那麼社交焦慮症和一般人的害羞有甚麼分別?

害羞
性格
只是社交上較拘謹和沉默
 
需要時仍能與人社交、相處
情況只是暫時
不影響日常生活
社交焦慮症
精神健康狀況
明顯地在社交情境出現不同的焦慮,
甚至驚恐的反應
大部份時間都顯得難以與人社交、相處
情況較長期、持續
對日常生活構成負面影響



社交焦慮成因

生理因素

  • 基因影響
  • 大腦中產生情緒反應 (特別是恐懼反應) 的杏仁核 (amydala) 過度活躍
  • 腦部化學傳遞物質失衡

心理因素

  • 性格方面本身易焦慮、內向、害羞及缺乏自信

環境因素

  • 曾在社交場合有不愉快或恐懼經歷
  • 兒時常被嘲笑、欺凌和排擠等
  • 於過度控制及保護的家庭中成長